首页 > 生活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聊够了家装行业的痛点,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家装产业的未来

生活 亿欧网 2018-07-06 16:28

 

聊够了家装行业的痛点,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家装产业的未来

图片来自“123rf.com.cn”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家装创业者的一条状态,谈的是家装行业的痛点:

家装企业觉得客户很难约、约来了不签单;

客户觉得每家装修公司都一样,材料一样、套路一样,都没有给到让人尖叫的体验,看了30家公司之后选了朋友介绍的装修工。

这条状态很有意思,因为它反映了家装行业现存的痛点。家装产业一方面既是低频高价的活,另一方面也是极度依赖服务和口碑的实体产业。在讨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前,我们有必须复盘一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互联网化和科技的发展给家装行业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互联网给这个行业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2014年到2016年,是互联网家装平台、互联网家装垂直企业获得大量融资的鼎盛时期,但那些曾经活在风口上的家装企业、家装创业者如今要么转变了方向,要么就转身消失在了人海里,坚持下来死磕这个产业的只是少数。

·互联网并没有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透明

前几天,有业内人士跟我聊到,过去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化,用户通过这些平台并不能认识到企业的装修资质、公司简介以及工长和施工队的身份、过往装修情况。而过去互联网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靠那些平台也无法解决。

·互联网家装平台让装企“竞价”抢单,最终装企没盈利、业主不满意

拿以前很火的互联网家装平台来举例,虽然企业的口号是互联网家装,但实质上本身却没有真的做很多垂直的家装业务,更多的业务停留在业务整合方面。它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将客户流量贩卖给装企,让装企各自上业主家里量房并参与竞标,价低者则得到用户的订单。

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比如,如何能保证拿到流量的装企不在报价单上弄虚作假?如何能保证用户装修过程中不出现过多被有意遗漏的增项?对价格的过度敏感反而会让家装这件重服务的生意,失去了想象力和盈利空间,对装企和消费者来说都没有好处。

这种做法在垂直家装服务企业从业者看来,同样不可取。这种高举互联网家装企业却并没有真正着手做家装业务,而是靠竞价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实质上是降低了整个家装行业的服务标准、降低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同时也降低了整体行业的效率。

·只是部分企业跑得太超前,装修行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与人的交流变得简单起来,似乎也给各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家居品牌开始做电商业务,家装企业积极做信息化的布局,但系统做出来后却没有多少个施工工人愿意长时间使用。

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迭代,都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市场教育期,对于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并不统一的家装行业来说,表现更为明显。

前阵子,我在微信上跟创业者交流,有人谈到装修行业发展到目前还有很多糟心的事情,它的商业逻辑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比如,小型装修公司批量拿货的采购价比工人采购单个产品的价格要高出20%-30%。

原因在于,装修公司普遍是先给货后给钱的逻辑,即向厂商先拿货,后付钱,期间的账期一般是1到6个月不等。相比之下,设计师或工长拿货一般都是当场或当天结算,价格都比家装公司低20%左右。

所以说,家装行业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中间有不少利润被层层参与者吞吃掉了,家装公司做一单生意能够得到的利润其实比较有限。难道家装行业就没有未来了吗?并不是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家装企业还是家居建材公司,都在快速拥抱产业变化,有做标准化家装的,做整装的,做定制的,还有做拎包入住的,业务类型远比几年前更加多样化。从亿欧家居了解到的市场情况来看,家装行业入局者目前有以下几类发展模式:

1、主材企业做整体家装。

2、辅材企业入局家居建材行业做供应链整合,有望为装企提供服务。

3、家装企业布局线上线下新零售。

4、为房地产公司提供精装修交付业务。

5、积极拥抱各类电器供应商、软装服务商以及下游经销商,集中做供应链整合。

这意味着,无论是家居建材行业上游,还是下游,供应链领域已经出现了新的入局者。

家装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病,那就是“跟风”。不管自己能不能做某项业务,看到很多人都下水了,自己也奔着一股劲头一股脑冲进去。但对于这个链条冗长的行业而言,一家企业要想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必须在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对有志于在供应链行业发光发热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更是建立在环环相扣的基础上的,哪一环弱,就得去补哪一环。做得好的话,家装企业也能够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亿欧家居的判断是这个产业的进化速度将持续加快。

随着家居建材原材料成本价格的上涨、流通成本的增加、线上流量的逐渐缺失以及电商成本的不断提升,如果企业不能够稳步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那么未来的生存率将会下降。行业的未来终将属于主动求变的集体以及个体,现在行动还不算晚。

 

责任编辑: 3965LC

责任编辑: 3965L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