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生活 亿欧网 2019-08-22 09:58

[ 亿欧导读 ] 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台湾、香港,六地夜市各具风情,烟火人间点亮了夜间经济。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图片来自“亿欧网”

即便是在大唐盛世,宇宙中心长安城也只有上元节灯会这一天才会暂时解除宵禁,整座长安城燃上万千盏华灯,亮如白昼,百姓们出门游玩,通宵狂欢,尽显大唐国力强盛,万民和乐。为了长安百姓们上元节这一晚通宵达旦的平安,一名死囚与多个无名英雄们拼出了数条命。这是今年暑期最火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故事。

要呈现一个最伟大的时代、最伟大的城市的繁荣盛景,上元节的灯会是最佳方式。灯光意味着温暖、富庶,甚至希望与信心,不夜城的灿烂夺目则将这样的盛景表现到极致。

大多数时候,中国人习惯了日落而归的生活,夜晚是危险的,宵禁是减少犯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也只有近几十年的时间,城市繁荣、商业发达、治安稳定,才有中国多个城市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从几家小店到集中夜市,从野蛮生长到合规合法,再到政府鼓励,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烟火气”和“温度”的代表,它不只是便民或刚需,不只是城市特色,更是提振地方经济的一剂良方。延伸消费链条,提供多元服务

按照现代城市作息规律,白天主要以生产活动为主,而夜间则是消费活动集中的时间段。对于城市普通上班族而言,白天往往被节奏快的工作所占据,晚上则成为放松和消费的黄金时间段。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城市居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因此夜间经济对拉动城市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更加重视夜间经济的发展,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多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希冀从政策层面鼓励多种业态的充分发展,提振经济。

简单来说,夜间经济的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服务以拉动消费。一般来说,夜间经济指“发生在当日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来源:《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

夜间经济是深挖城市消费潜力,最实用、很管用且见效快的一招,在餐饮方面,表现最为亮眼。据美团点评大数据显示,2018年度平台夜间餐饮消费交易额较2017年度增长47%,高于日间餐饮消费交易额增长率(45%)2个百分点

进入夏季以来,因消夜传统及暑期旅游高峰的原因,夜间餐饮消费在7月和8月表现突出,分别高于月平均数1.31、1.52个百分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美团点评发布的《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夜间餐饮消费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夜间餐饮消费更加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其中夜间餐饮消费排名前20的城市,交易额占到全国总交易额的49.64%。这些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南京、武汉、东莞、西安、郑州、天津、佛山、长沙、昆明、宁波、无锡、福州。

从下图可以看出,前20个城市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城市,其中南方城市占据16席,占比80%。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制图/王鹏 中国夜间餐饮消费前20个城市

按照编辑部成员对各个城市的熟悉程度,我们选取了北京、上海、成都、武汉4个内地城市,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更高、夜间经济业态更丰富的香港及台北,从这6个城市和地区看中国夜间餐饮经济的发展现状。六地,六种夜市风情

北京:打造更具特色的夜京城地标

夜间经济这一概念源于大都市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而北京夜间餐饮消费的实际情况正说明了空巢现象的严重。《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北京夜间餐饮到店消费的Top10商圈依次是望京、黄村、回龙观、五道口、亚运村、三里屯/工体、朝阳大悦城、亦庄、昌平镇、天通苑。其中,仅三里屯/工体位于北京中心城区三环以内,其他商圈均在四环,甚至五环之外。排名第二的黄村,位于南五环之外,距离天安门广场30公里左右。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来源:《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

夜间消费的一个特色就是就近原则,很多人选择在家附近的商圈休闲、娱乐、消费,所以热门商圈多以大型社区为主,比如天通苑、回龙观、亦庄、亚运村等,而像三里屯这样的商圈,属于地标性,多是慕名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或游客,附近常住人口会在晚上来此吃饭、遛弯,但绝对没有进入潮牌和奢侈品店消费和购物的冲动。

北京的餐饮消费时段从18点开始,到了22点以后陆续结束,因为大多数住在郊区的人要赶在晚上23点地铁停运之前回家,动辄几十公里的、近百元的打车费用,是普通老百姓承受不起的。对于北京的居民来说,交通、停车、距离、休闲时间少,是制约夜间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以簋街为例,这条以小龙虾、24小时闻名全国的餐饮一条街,已经很难再重现当年人潮摩肩擦踵的排队盛况。停车难一直是簋街的痛点,早几年,商家门口聚集着一帮做代驾、代停车的人,后来街道改建,簋街所在的东直门外大街设有24小时监控,马路两边禁止停车,开车前来的顾客只能停到其他街道再走过来,远不如绿色出行或打车方便。

簋街的餐饮竞争激烈,业态也非常丰富,大部分店家都延续了24小时营业的传统。桃园陆加壹是簋街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商户,五年前,他们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房东手里接下了临街的一个店面,主营火锅。为了适应顾客来簋街吃夜宵的需求,后来又加了烧烤、小龙虾、炒菜等品类,老板娘张罗前厅,老板在后厨指挥,夫妻俩忙忙碌碌,辛苦却充实,只是坦言生意确实不如从前好做。簋街以夜市闻名,午市除了少量路过的游客,几乎没有生意。晚上6点,商户们早早把灯箱点亮,把塑料板凳搬到门口,老板娘亲自上阵,热情地招徕顾客,再陆续送走一拨一拨客人,“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翻三台,但我们这里老顾客多,大家都是朋友来聚聚,一喝起来,就没有翻台率了。”

事实上,在簋街做生意并不容易,如果不是老板人缘好,拿到了相对较低的房租,桃园陆加壹这样不做营销的餐厅很难竞争得过那几家知名连锁品牌。簋街上的餐饮淘汰率估计是中国餐饮业里最高的,但依旧有几家常年屹立不倒的品牌,比如胡大。

夜晚簋街的一景就是胡大饭店门口排队的盛况。胡大算是簋街的元老了,在簋街已经红火了小20年。每天下午四点多钟,簋街的4家胡大饭店门口就排起了队,店家为等位的顾客准备了瓜子、饮料,这个队伍会一直排到夜里12点钟,据说,每天胡大门口等位客人嗑出来的瓜子皮可以装满好几个大垃圾筒。周一至周四晚上人相对较少,排队也要等一个小时,如果是周五和周末,则需要等更久。

十年前,簋街是京城餐饮时尚地标,但现在,年轻人对夜市的需求更高,除了吃,还要有玩、乐、购,而簋街上除了少数几个餐饮品牌,可以吸引年轻人的亮点并不多。年轻人去哪里了?沿着东直门外大街,从簋街一直往东走,就来到了也北京地标三里屯。跟簋街纯餐饮一条街的定位不同,三里屯走国际化路线,以太古里、通盈中心、工体、酒吧一条街多个商业中心扛起了北京三环以里夜间经济的大旗。

太古里是三里屯的核心,这里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一线奢侈品、潮牌、最红的餐饮茶饮品牌、影院、酒吧,并且闹中取静,还拥有Pageone、三联韬奋书店、朝阳区24小时书屋等文艺文化业态。

三里屯之所以比簋街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它更符合消费升级和千禧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需求,既有深夜食堂,又有商业综合体、深夜书店、KTV、酒吧,可以满足娱乐休闲购物放松的多种诉求,具备业态多元、场景融合、专业品质的特点。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24小时营业的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

北京市要打造的夜间经济也是三里屯这样具备多种业态,独具特色,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的商圈。在7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明确到2021年底,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按照北京市商务局的部署,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市民和游客或许可以在三里屯、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等“夜京城”地标、商圈区域参与深夜食堂美食节、灯光节等夜间主题活动;或者还可以参加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鲜明的“夜京城”文化休闲活动。

政府层面也在尝试解决夜间消费停车与交通的问题,作为夜间经济的配套服务,北京地铁也在计划中延长运营时间,此外,簋街正在计划增建停车场,有望解决“停车不方便”的问题。三里屯太古里也表示,近期将升级优化夜间停车问题,推出夜间停车优惠政策,从晚间10点到次日上午11点,建立和升级1元/小时的停车场收费系统。

上海:国际范儿与上海味并重

作者/胡博娅

百年前的上海就承载着“不夜城”的名号。在这里,国际化与市井气相互交融,孕育出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商业文明。现今,在全国多个城市准备在“发展夜经济”上大干一场的当口,上海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从政策支持上看,今年4月下旬,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其中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被列为第一条。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夜间区长”,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可以看出,上海正开始全力打造新时期的城市夜生活。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首场“夜游会”

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南京东路商业街延时营业至22点,人们有了夜晚娱乐的好去处。环境不一定多么整洁高级,但烟火气十足、足够热闹,久久存在于当地人的回忆之中。寿宁路的小龙虾、彭浦新村的炸猪排、定西路的牛蛙砂锅粥、云南南路的涮羊肉,也都曾让吃货们流连忘返……

据《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上海夜间餐饮到店消费Top10商圈依次为五角场/大学区、陆家嘴、世博园、人民广场/南京路、迪斯尼、金桥、徐家汇、淮海路/陕西南路、中山公园/江苏路、张江。其中,南京路、外滩、新天地代表了上海夜经济繁华而燥热的一面,还有一些商圈和夜市,比如寿宁路、彭浦新村、定西路,则展现了上海市井的一面。

除了集中的夜市,来自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则展现出这个城市温柔的脉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也在深夜抚慰了不少失眠和失恋的心。数据显示,上海便利店数量超过10000家,以2400万常住人口的比例计算来看,在上海平均每25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最大的特征就是干净、快捷,无论是便当还是饮料,亦或是温热的包子、饭团,来自街头巷尾的便利店灯光总是深夜里最温柔的那一抹景致。

成都:小店构成夜经济主体

作者/杨良

不久前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成都多项“夜经济”的指标均居于全国前列。

在成都所有知名地标的附近,都有着与其相应的“夜经济”商圈,不管是339电视塔、九眼桥还是小酒馆,无一例外。成都几个很有名的也是也都是围绕着这几个地方的,339电视塔附近的香香巷、九眼桥周围的兰桂坊、坐落着小酒馆的玉林夜市令无数老饕流连忘返。

当你在晚上12点走在成都的街头,除了何师烧烤、蜀大侠火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店铺之外,你还能发现很多白天看不见的馆子,成都人将这些深夜才摆出来的小摊称为“鬼饮食”,现在已经很火的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最早就属于此类,这些依旧繁华的“鬼饮食”,这也是成都“夜经济”繁华的一个缩影。

如果问成都本地人“晚上哪里好耍”这种问题的话,那川大附近肯定是会被提到的,这里挨着成都最有名的九眼桥酒吧街,也是成都本地美食的富集区。每当夜幕降临,九眼桥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刚下完晚课出来吃夜宵的大学生,有从外地千里迢迢过来的游客,还有晚上出来放松的成都“土著”,这些人构成了成都“夜经济”的众生相。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成都锦里夜市

除了人群,每家小店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比如一家看似其貌不扬的烤串店已经开了三十年了。店主也是四川人,开这家店的时候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还没有合并,这家店的烤串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实我终究是感谢成都这些年的发展的,我在成都扎根。儿子现在又帮我烤串,一切都还在变好,不是么?”正是这样一家又一家的小店构成了成都繁华的“夜经济”。

去年8月,成都市政府就发布了《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这里面正式提出:成都将在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等方面加速发力。对于培育“夜经济”的发展,成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从去年3月开始,成都就开放了12条夜间公交线,运营范围遍布整个市区。

成都也会组织各种夜间活动,促使大家走出家门,感受夜经济。比如成都339电视塔的灯光加电子烟花秀,据统计,今年的这场烟火秀吸引370多万次观看、530多万人关注。随着像博物馆夜展等越来越多的夜间消费场景出现,“夜经济”作为未来消费演变的趋势,在成都正变得越来越火热。

武汉:汉味小吃是主角

作者/冀玉洁

武汉作为“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吃夜宵的习俗很早就有,各具特色的夜市把这座不夜城的重头大戏分散在三镇各处。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宜出行显示,8月6日23点的保成路夜市,人流量仍旧很大

武汉的夜市很多,其中最知名的要数“保成路夜市”了,作为武汉规模最大的夜市,保成路夜市全长1000多米,高峰时期有1200多个摊位。这里几乎涵括了武汉所有的美食,其中以小吃最受欢迎,比如桃园时记面疙瘩、徐记油酥饼等,摊位前常年排着长队。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人头攒动的武汉保成路夜市

吉庆街的名气也很大,这里既是汉味小吃的聚集地,也是武汉最有影响的夜市大排档,更因作家池莉小说《生活秀》名声大噪,“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确实如此,吉庆街在白天就是汉口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一到晚上,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一路的排档、餐馆,加上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

吉庆街早在1930年就正式获名,当时茶文化盛行,吉庆街以茶楼酒肆最传汉口神韵,但真正大行其道的却是大排档。汉味小吃自然是主角,炒田螺、精武鸭脖子、生煎包、小桃园鸡汤、清蒸武昌鱼、臭桂鱼、粉蒸肉等,应有尽有。喝着扎啤和白酒,聊聊天,吹吹牛,觥筹交错之间,民间艺人往来穿梭,吹拉弹唱,灯影酒桌之下,武汉世俗百态尽显无遗。

吉庆街的店名都是“芳芳”、“明明”、“顺记”、“园园”、“小妹”、“玲玲”之类的,朴实又热情,比如老吉庆街的芳芳菜馆。老板从在自家竹床上摆花生摊,一步一步慢慢扩张成为老吉庆街上最大的餐馆。老板说:“吉庆街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翻台四五百桌,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我们可以卖100万。”

当时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宵夜大排档市场。吉庆街由一条短短170米的小街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具特色的露天宵夜排档市场,各类餐饮和露天摊点30余家、活跃在吉庆街各类街头艺人300多人。吉庆街夜市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鼎盛。2002年9月,吉庆街正式更名为吉庆街民俗饮食文化夜市场,首次以全武汉唯一占道“合法”的夜市开门纳客。改造后的吉庆街热闹依旧,但也有食客反映,吉庆街夜市被改造为民俗街后,尽管美食小吃和艺术弹唱还在那,但气氛和环境远不如从前有感觉。

台湾:古早味中的台湾精神

作者/唐乃媛(台湾)

夜市在台湾的夜宵文化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根据台湾观光局的资料显示,全台湾(含离岛地区)共计有超过450个夜市,其中美食之都台南市以56个夜市的数字位居全台第一,中部的彰化县市共有48个夜市,而台中市则有41个夜市,位居第三。

台湾夜市的种类、大小多元。有时它仅是在巷口的空地、学校旁的停车场上每周固定出现1至2次的小型夜市;或是位在庙宇、核心商圈旁,每周出现三次的中型夜市;它也可以是全年无休的知名大型观光夜市(如: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台南花园观光夜市等)。但不论是哪种夜市,里头都缺不了无数个欲饱腹的老饕,以及背负着各种故事的小贩,一同交织起台湾永不停歇的“夜场人生”。

台湾夜市中的摊贩们主要分为三种,有些人加盟了知名品牌,贩卖着那些夜市必须要有的品项(炸物、日式章鱼小丸子、咸水鸡、卤味等);有些人离开了熟悉的白领生活,一头栽入自主研发的小吃世界中;有些人则继承了家里开业数十年的“古早味”,继续传承着许多人记忆中不变的味道。

台湾夜市的传奇人物是一位被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痛批“浪费国家资源的博士生”宋耿郎,他的最高学历为台湾名校政治大学博士。2013年,宋耿郎决意放弃房屋中介的工作,自己当老板,回到老家开起他的第一家鸡排店,取名为博士鸡排。借助着舆论带来的高流量以及长期的管理运营,6年后,博士鸡排已经在全台湾开了数家鸡排店,年营收80万元左右,黄色的招牌在各大夜市里,亮晃晃的。

更多在夜市打拼的多是平凡的小人物,售卖简单却诚意满满的食物。比如在台北宁夏夜市卖了25年古早味饭团的老婆婆。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台北宁夏夜市阿婆饭团

这个全年畅销的古早味饭团一颗约合人民币10元,以台北地区的物价来说可说是相当实惠。一颗双手都快捧不住的饭团中包含了糯米、卤蛋、萝卜干、酸菜、花生粉以及油条等,食材并不花哨,但老板娘表示,简单的饭团要包得好吃更需要十足的学问。不但天天手工准备所有的配料,为了掌握黄金比例,还花费了许多时间学习如何包出最好吃的饭团上。平均一天可以卖出300颗饭团,因为生意太好,老板娘经常会捏饭团捏到手肿或是手抽筋。

25年前,老板娘的母亲为了扛起养家的责任,将原先属于早餐品类,自己较拿手制作的饭团拿到了夜市贩卖,没想到却大受欢迎。在母亲年老体弱后,原先在游戏行业从事技术员工作的女儿接下家业,让这个许多人记忆中的味道得以延续。

“在开始自己做饭团后,才知道当年妈妈养我有多么辛苦。”老板娘忙到抬不起头来接受采访,低着头一边包饭团,一边说出了这么一段话。购买饭团的,除了慕名而来的饕客外,有附近其他夜市商家的员工,也有在周遭上课后辅导班的学生们。他们表示,一颗饭团份量实在,价格公道,是忙碌之余补充体力的最佳方式。

老板娘的母亲在2018年因肿瘤住院开刀,住院期间仍挂心自己苦心经营的饭团摊子,不仅是因为那是自己一生的心血,更是挂念着那些生活预算有限,需要吃饱的客人们。对于在夜市付出汗水的人而言,那代表了台湾人勤劳、踏实的精神,代表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代表了对自身产品的坚持,更代表着对客人的照顾与牵挂。

在摩肩擦踵、人来人往的夜市里,不乏成群结队的好友、相依相偎的情侣、和谐家庭的身影。也有那些孤身的人,在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肉燥饭后踏上回家的路。

夜晚的街上,灯光如昼,人声吵杂。那些汗水、欢笑和泪水,交织着,谱出无数个台湾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回忆,永不熄灭。

香港:喜爱夜蒲是传统

作者/黄珈琪(亿欧香港实习生)

香港的夜市文化历史犹久,被称为“不夜城”。香港人最常说的一句广东话是“夜蒲”,指的是在晚上外出吃喝玩乐。

香港的夜晚灯火通明,24小时营业的店铺大有人在。根据香港大学的香港夜空光度分布图(2019年7月29日晚上8时30分至11时正)显示,油尖旺区和中环一带的夜空光亮度很高,即使到深夜,人们依然在享受夜生活,与家人和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香港夜空光度分布图(2019年7月29日晚上8时30分至11时正)

“夜蒲”的最佳地点是旺角和兰桂坊。先说旺角,这里一直都是年轻人最爱的“夜蒲点”,大部分的食市都会通宵营业,菜品由街头小吃至高价西餐皆有。相比最近流行的炸鸡和啤酒,传统香港的街头小吃更加吸引,味道也更好。十块两串的烧卖、鱼蛋、猪大肠,令人又爱又恨的臭豆腐,都使人食指大动。

“蒲老兰”是一般香港人都会的用语,形容人们晚上去兰桂坊吃喝玩乐。香港有个大特色,地小人多,变相是方便人们的生活。在中环苏豪区,住户楼下就是大大小小的酒吧和画廊,旁边亦有各式各样的餐厅。中西融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密密集集的商店融合了各家各户,方便人们亦添加了香港独有的色彩。

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在漆黑的夜晚依然闪闪发光。促成大家“喜爱夜蒲”生活,是因为公共交通的方便。在特别假日,地铁都会通宵达旦运行,接载刚享受完热闹夜生活的人回家。平日的巴士,地铁都会由早上的6点营运至凌晨1点,期间都会有通宵小巴负责短程运载。

香港的环境、历史、经济和交通,造就了香港人“喜爱夜蒲”的特性。香港的夜生活多姿多彩,使人乐而忘返。高大上与烟火味并不冲突

放眼全球,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夜间经济也各具特色,形成本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潮流、接地气和高大上等多种夜间经济集聚区。

伦敦在70多个区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伦敦夜生活中心苏荷区、戏剧中心西区交叉满足消费者需求;纽约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夜生活从文化切入,不论是传统中心时代广场和百老汇,还是年轻人聚集的东村和布鲁克林,夜生活内容多元丰富且充满生命力;东京作为“夜经济”发展的先驱,传统夜生活中心新宿和银座、新区代表六本木和台场等服务差异化人群,官民一体推进“24小时日本”;在全球宜居城市新加坡,传统商业中心乌节路吸引了大批旅游购物人群在夜间消费,新中心滨海湾定位24小时商业、生活、工作与娱乐中心,满足都市人群的多方位需求。

普华永道思略特对夜间经济消费趋势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夜间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较为年轻,以20-39岁人群为主,他们的夜间消费能力与40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持平,但频次更高,超过60%每周进行夜间消费。

这些夜间主要消费人群体现出以下特征:

倾向临近消费并追求交通便利性;

以休闲放松与社交为夜间活动主要目的;

对文化艺术内容更加感兴趣,未来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活动是话剧、音乐剧等演出,以及艺术、时尚等主题展览,其次是深夜食堂和24小时书店等业态;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超过75%的消费者会从线上平台获取夜间互动的信息。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图片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事实上,夜间经济是给那些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打造的,电竞、夜宵、蹦迪、酒吧、夜游、唱K、健身、午夜电影……玩法丰富多样。但问题是,处于20-39岁的年轻人正当拼搏事业的年龄,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最真实的情况是996,从工作地点回到家里,平均一小时的通勤时间,回家后多半9点以后了,草草点个外卖,洗漱完,刷一会手机,就要准备睡觉了,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即便是520、七夕这种年轻人的节日,各个商圈人头攒动,仍旧有相当多的90后年轻人选择在公司加班。要么加班吃外卖,要么回家后不想出门,是年轻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大众点评的数据也显示,夜间餐饮到店消费的比例只有22%,78%的人选择在晚上点外卖,餐饮外卖才是人们夜间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

因此,想要提振夜间经济,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有时间和精力走出家门。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迫切需要的夜间经济只是平常却温暖的烟火气,比如便利的交通,恶劣天气也能在深夜打到车,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地铁口或巷子里的小吃店,深夜街头的居酒屋、烧烤店、粥铺,以及什么都能送的外卖服务……

在三里屯太古里西边有一条小巷子,隔开了太古里与一个夜间不营业的商场,夜间10点,太古里仍旧灯火辉煌,而这条巷子是黑的,那种反差对比强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之前汉堡王在这间商场一层位置营业多年,今年跨过巷子,搬到了旁边的太古里,一街之隔,人气却翻番。人和很多小飞虫一样有种本能,夜间会追逐光亮,如若这条巷子里有一间亮着灯的小卖部或者一间面店,也能温暖和照亮这条小街。

夜间经济,不只需要高大上的地标和商圈,更需要那些便民、随处可见、接地气的小店,他们才是星星之火,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燎原。

【以上内容转自“亿欧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亿欧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