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铜是金属酶组成部分,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猪具有促生长作用。但过量摄人时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可抑制多种酶活性而使肝功能异常,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使肝脏排铜发生障碍,造成血铜迅速升高,引起动物爆发式溶血而死亡。爆发溶血时,肾铜浓度增加,肾小管被血红蛋白阻塞,造成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因而出现肾衰竭。
(二)临床症状急性:呕吐,大量流涎,腹泻,剧烈腹痛,粪中常有黏液,呈深绿色,呼吸迫促,心跳加快,可在24~48小时内出现虚脱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喜饮水,喜卧,消瘦,大便稀、黑、臭,有时出现呕吐,黄疸,当出现爆发式溶血时可引起贫血,血红蛋白尿,急性死亡。
(三)病理变化急性中毒:消化道黏膜糜烂和溃疡,胃内食物呈绿色。慢性中毒:肝肿大、质地较硬并黄染,胆囊扩张,胆汁浓稠;肾肿大,包膜紧张,色泽深暗,常有出血点。脾肿大,呈棕色至黑色。(四)实验室诊断根据有采食过量铜的病史,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测定肾、肝、血及可疑饲料铜的含量。通常情况下,血浆铜含量为148~267微克/100毫升,肝铜含量约为30毫克/千克(以干物质计)。铜中毒时,血、肝铜含量显著增加。饲料中铜的测定:把可疑饲料加少量水浸溶,然后加入1毫升6摩尔/升氨水,如有大量铜存在时,溶液呈淡绿色至深蓝色。在可疑饲料中,有时可看到蓝色硫酸铜结晶。(五)防治1.预防(1)合理配制饲料,按营养标准在饲粮中添加铜盐,日粮中铜的需要量5~6毫克/千克,最高量为250毫克/千克,并注意混合均匀。(2)为了促进生长,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铜时,应相应地增加钼、锌等微量元素的添加量。2.治疗急性铜中毒:依地酸钙。也可灌服牛奶、蛋清或稀粥,以保护胃肠黏膜和减少铜的吸收。慢性中毒:饲料中添加钼盐,以促进铜排出。
审核专家:焦福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