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的杨剑焕学者联合莫斯科国立大学脊椎动物学系生物学系的Poryakov两位学者共同在期刊《动物学研究》上发布论文,表示在中国海南发现了一个新物种——海南小姬蛙(Micryletta immaculata)。
(小姬蛙属的亲缘关系和分布以及海南小姬蛙的全型。图片摘自论文)
据了解,海南小姬蛙体型很小,雄蛙约23–25毫米,雌蛙约28–30毫米,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小姬蛙属。它与同属其它物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身体背面和体侧并没有深色斑纹或条纹,这也是其学名“immaculata”(意指“无斑纹”)的来源。其叫声也非常急速,有点蛐蛐的感觉。
在2012,曾有研究团队在海南鹦哥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标本,首次报告了海南小姬蛙的发现;他们按照该地区关于小姬蛙的既往发现,照例将这一种群列入小姬蛙属中记录最广泛的德力小姬蛙。然而,杨剑焕研究团队注意到,来自海南的小姬蛙标本具有无斑的背部和相对较大的身体尺寸,因此与来自苏门答腊的德力小姬娃显著不同。
为了明确这类与众不同的小姬蛙的分类地位,团队考察了从该岛新收集的标本,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小姬蛙确实不同于德力小姬娃和所有其他已知的同源种,因此代表了一个新的物种。
小姬蛙的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已记载于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包括台湾和海南岛)、东南亚大陆和印尼苏门答腊岛。物种包括德力小姬娃、史氏小姬蛙等等。
该团队还指出,这些海南小姬蛙种群正面临着橡胶地和果园发展所带来的栖息地丧失和污染等问题。因此,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认为海南小姬蛙应属易危物种。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