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求索理想,雕塑人生

生活 TOM    2021-07-05 18:39

求索理想,雕塑人生

——专访IB中国区发展与认可副经理朱春凤

在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集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晟泰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上,IB中国区发展与认可副经理朱春凤发现了很多与IB契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这增强了她自身的信念。

求索理想,雕塑人生

她认为IB作为世界领先的教育,非常愿意在中国这片教育热土扎根,与此同时,将中国教育的精华与IB的理念和方法做有机的融合,最终形成本土化的IB教育,这也是IB进入中国30年来一贯秉承的尊重、包容、科学态度,不断探索和发展,并且给予本土化、社区化发展持续的支持。

这次会议能把教育者汇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赋能、一次融合。在这样的契机下,不断激励我们将不同的观念、实践,汇成新的思考与思路,期待IB在中国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教育者、家庭和社区受益。

一、IB学校:完善人格、拥抱自我

1991年,IB学校落地中国、IB课程进入中国伊始,便把全人教育融入课程内容、教育氛围中,这与IB教育扎根本土的特点密不可分。

除了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大多数IB国际化学校还是以中国籍学生为主。这些学校的老师,需要采用IB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我们国家教学大纲的内容,因此融合与创新是IB的内在使命与要求。

因此,IB学校在课程设计中积极探索融合,对于全人教育者方面,采用在平常所有课程教学中,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承担全人教育任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思想塑造。

IB有十大培养目标(IB Learner Profile),被誉为其教育之根本。

Thinkers 勤于思考

Balanced全面发展

Principled坚持原则

Risk-takers勇于尝试

Caring懂得关爱

Open-minded胸襟开阔

Knowledgeable知识渊博

Inquirers积极探究

Communicators善于交流

Reflective及时反思

不简单把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放在首位,更重视按照这十大培养目标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这些才是IB所认为的最根本的教育核心。

关于十大培养目标的落实,各个IB学校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举个例子,有的学校会阶段性地提出其中某一个培养目标着重培养。

校方会认为,这个目标较符合当下教师团队和学生的培养,与此同时,也会配有相应教育教学的重点提示和活动,在调研当中也会鼓励目标融入。

比如“及时反思”,教师团队在讨论如何把这个目标落实下去时,不同老师常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老师会认为,自己所教的孩子年龄段偏小,让他去反思,可能是比较困难且深刻的事。

而某种程度上,反思意味着的先破后立、否定自己的过程,老师会顾虑,反思会影响到尚处于建构信心阶段的孩子。

而有的老师会发现,及时反思并不是一直否定自己,总结、梳理、认可自己或同伴的优点,也是一种反思。引导孩子去多观察别人的优点,互相学习、促进,这也是一种反思的方式。

可以说,IB的培养目标期待通过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承担、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实践,日积月累,在点滴中落到实处。

并且在项目执行上、课程落地上,IB也赋予学校一定的空间,使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培养目标落实下去。

每一所IB学校的管理团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当我们谈及对于教师,学校应侧重精神激励,还是给予物质奖励?

朱女士认为这并不矛盾,但从本质上讲,学校本着尊重教师、获得认可出发,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不会只把物质奖励当成一种刺激方式,去达到某个教育目标的实现。

正如于任何一所学校,分数无疑是重要的。但IB学校会更重视学生的发展节奏和速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其掌握的知识层次、学科能力,为他们做课程规划。

二、IB学生:真正“全人”、敢于改变

探究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完成自然发生的教育,是IB教育的一大特色。IB探究的教育教学在备课过程中,老师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着一定的预判断和预设想,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创新。

那么在这样的理念下,IB是如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朱女士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教学案例:关于IB探究主题“我是谁”中,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可。

IB的学生在年纪较小时,就会学到“认识自我”的话题:并不只是单纯了解自己,而是通过了解自己,去了解同学、老师和社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认识。

在IB教学中,学生们常组成团队以完成项目或任务。分到一个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往往性格各异,比如说,有的学生外向、善谈,乐于积极表达;有的同学内向、话少,但擅长绘画。

那学生们首先要对自我有认识:我擅长什么?我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在此基础上,那么老师们会根据特点,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同学们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表达的多样性,同时学会理解并欣赏别人。学生们需要观察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表达方式。

那个善于交流的同学,会去理解、欣赏擅长绘画的同学,引导其说出画中所表达的意涵;那个擅长绘画的孩子,会用画笔呈现出别人忽略的细节,将细致观察展示给其他人。

IB给到孩子们一个环境,去认知自己,去尊重别人。正像朱女士描述的:“在IB教学中,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你和别人都擅长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尊重,并获得自身的提升。而他们也会把这样的思维,延续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除了日常教学,IB对学生的考评非常全面,分为前期、中间、总结三个阶段。IB考评机制会有一个总体方向,但并非以统一标准去评价学生,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擅长与短板,形成属于每个人的考评记录和标准。

朱女士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IB学校以小组为单位用纸糊成一艘船,船糊好后放到学校的湖里,去试验是否能载人。实验中总会遇到失败的情况,比如船破了、船翻了,或者漏水了,针对失败学生们往往要去做总结。

在实验中,IB会有评估册子去观察学生状态,形成相应记录。比如有的学生面对失败,会很焦虑和沮丧,会比较需要鼓励,那对他的表达方式就会更正向。在总结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例如他比较害怕面对失败,就避免刺激他,让他总结其中成功部分的经验,由小组中的其他人来总结失败部分。

IB倡导因材施教,其评估到包含的任何细节,都要求学生们掌握。但IB又给予学生不同的节奏,每个人可以有他自己的速度: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中,他可以非常有优势,他也可以步伐缓慢,但都会根据自身节奏拥有进步空间。

IB教育可以使学生达到一种自治的状态,他们自我学习、自我考察、自我规划重点。在参与某些项目时,学生会做到时间上、预算上的自我规划,并对相关费用花销进行筹款。

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的过程中,IB希望其所培养的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当下和将来负责任。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IB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形成了对人和社会的全面认知,并且产生改变的力量。

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班级里的某个公约,甚至是改变老师教学上的方向、重点,IB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调整诉求和改变方案。有别于一些教育模式下的“被动”状态,即学生做不好、做不对的事,结果由老师和家长承担。

在自主改变的氛围或学习当中,IB的学生把事情从提出想法,到落地执行,再到进一步完善,去实现一个闭环。

这个闭环会周而复始、不断上升,它最终产生的是改变的力量,促使他们自发地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三、IB教师:团队协作、积极引导

“IB的老师是越干预得少,就越是好的老师”,朱女士提到。

而学生面前的“无为而治”,恰恰是IB教师课后的辛苦教研,而并非单纯的“放鸭子”式教学——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减少干预,IB要求教师要“恰如其分”,即在有必要的时候,给到关键的支持。这样的不经意,需要教师做大量的预设、思考和准备,这里的“少”是由“多”积淀而成的。

在IB看来,一个注重教师培养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此,培养教师的领导力,已成为IB明确的指导方案,也就是说,IB将会着眼于包括一线教师、实习教师、助教在内的教职员工领导力培养。朱女士认为,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只服从某几位领导、仅跟随某个管理团队,他们就发挥不了潜能。因此,只有给他们赋能,才会有潜能的发生。

让老师根据自身所需,去确定培训规划,是当下越来越多IB学校的趋势。老师需要自己提规划、提申请,学校认为确有必要就会批准和支持。IB也会为教师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并给到相应支持,帮助他们一步步进阶发展。

而另一方面,在教师培养上,IB特别注重的是团队。实际上,IB教师的团队协作不是喊口号,不是让他们简单坐到一起,而是从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上去合作、去协同。

比如,IB的一些主科老师、单科老师需要融合,这就不会出现体育老师被边缘化的情况。从制度上,IB要求教师们要在一起讨论课程,比如体育老师会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探讨中去,当他了解学生们在做的主题探究后,就能将游戏活动围绕该主题进行设计,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相关情境的体验。

可以说,学校要有清晰的规划,在制度管理、教育教学上给教师以支持,从资源配备、人财物上给教师以保障。

朱女士表示,如果老师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没有充分的发展,在想探究时没能得到应有的支持,他们就无法在教学当中获得成就感。那么此时,如果还要求IB学生成为具备能动性的、思考力的、探究力的人,这将是一种伪状态,是一种假的教育实现。

朱女士解释道,如果我们要对家长有承诺、对社会有承诺,要把孩子教育好,第一点要给教师支持好,否则,路是行不通的、是断层的。这也意味着,要给孩子的成长赋能,让孩子成为家长期待、学校期待、社会期待,首先要把教师培养成那个样子。

同样,学校的领导也要拥有这些品质,如果一个领导不开明,或者不放权,那他可能就不是IB风格了。学校领导应从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做起,然后去尊重自己、尊重老师。把教师培养成符合IB十大培养目标的人,教师才会自觉地、自发地、自然地将教育传递下去。

所以,对老师的培养,是你要真心地把他们当成我们团队的一份子去培养。”朱女士如此总结到。

求索理想,雕塑人生

 

四、IB家长:深度参与、放手前行

选择IB的家长会真切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通过参与项目、支持教学,通过加入家长委员会,家长在与学校的深度互动中,对IB教育教学有了参与,进而互相理解。

那些关于孩子在校是否犯错、是否发生危险、饭菜是否可口等细枝末节,家长们也不会再有担忧,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一所学校是负责任的。

比如在学校教学中,孩子要完成某项实验,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很危险,会拒绝让孩子进行实验。而走进IB校园,家长了解到学校是有安全机制的和安全保障的,那当孩子有一点“出格”行为时,家长就会予以认同和支持。

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家长也会获得一种反思的力量。他们也许会发现,自己说过的某句话、做过的某些事是不合适的。

从更具体的例子出发,当孩子学到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时,他们会观察家里一些并非健康的现象,比如父亲抽烟、妈妈熬夜看剧等等问题。于是,他们会主动会和家长沟通,诉求调整改变。在教学主题的参与中,家长也同样完成着转变。

朱女士表示:在IB的教育教学中,有些事情是自然变化的。

比如一些家长,虽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IB学校读书,但对孩子的选择和发展,出于为人父母的本心,依然会有担心,比如,孩子搞科研会不会很辛苦,孩子做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发展会比较好……总而言之,担心孩子、怕孩子辛苦,这往往是不少IB家长的思想。

这个时候,IB学校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家长少干预、不干预,使他们以更为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讨论问题。在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IB倡导,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并非家长替孩子做决定。

正如朱女士所言,让孩子去选择想做的事情,这是IB家长应该做的。

最近热播剧《小舍得》,对于家长的焦虑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刻画。在采访的尾声,我们围绕此话题进行了交流。

没有一味地指责、劝告,对于这份“焦虑”,朱女士则给予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她认为,首先,我们不应站在某个角度进行道德评价,因为在不知道每一位家长处境、难处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几句话就解除他们的焦虑。

她进一步表示,社会可以呼吁家长降低焦虑,但不合适让家长们直面抨击批判、身处舆论漩涡。我们可以给家长更多的方案、更多的思路,给他们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一样的答案。毕竟,有了解决途径,才会有缓解焦虑的更多可能。

朱女士如此总结:“作为IB人,长期以来,无论是对自我的认知,还是对他人的认识,我觉得,都应本着尊重去对待。”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