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最近这几年,许多企业都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各种能够加速推动业绩增长、增强业内竞争力的手段。在这之中,“数字化转型”显然是最为热门的话题。而除了它之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手段,如今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如今对于企业来说会这么重要?引用埃森哲报告中的一句话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一个企业同时注重数字化转型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在这两个增长引擎的共同推动下,它超越同行的可能性会高出2.5倍。”
然而,俗话说知易行难,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很早就听说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也很早就意识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唯一的出路。但具体到业务层面上来说,到底“怎么转”,“路在哪”,却并不清楚。
或许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企业的困惑,意识到了他们切实、且急迫的需求。就在近日,全球云计算、数字化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方案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沟通会议。用详实的案例、清楚明白地为许多企业指明了一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早在2019年,亚马逊就成为了《气候宣言》的联合发起者之一,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所有业务线的零碳排放,相比《巴黎协定》的目标要提前十年。
那么亚马逊是如何具体去做的呢?首先,针对直接的碳排放,亚马逊早前已经订购了10万辆电动卡车,计划在2030年之前交付;同时,针对传统卡车,亚马逊也已经准备在2023年开始,为整个车队替换新型超低碳燃料。
其次,针对旗下基础设施购买电力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亚马逊采取了积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策略来应对。如今,亚马逊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9个国家投资建立了379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全球225个亚马逊建筑的屋顶也都安装了光伏设备。事实上,到去年为止,亚马逊业务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就已经高达85%了。
最后,针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亚马逊将重点放在了减少包装污染、提高运输效率上。通过使用AI技术,亚马逊实现了对货物分拣过程中的尺寸自动策略、包装尺寸自动适配。这样一来,系统会自动为每一件货物指定大小刚好合适的包装,或者将送往同一个客户的多件货品尽量用一个包装进行容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抗震效果,包装本身的浪费,以及其所对应的碳排放,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是的,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亚马逊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里,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这种思路,自然也深刻地烙印在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措施上。
众所周知,和云计算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亚马逊云科技最知名的优势之一,便是他们具备丰富、而且已经迭代了多代的自研硬件阵容。从最早的自研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机主控,到后来的Nitro DPU芯片,再到如今已经能够承担重负载计算任务的自研云计算CPU Graviton3,以及AI-DSA推理芯片Inferentia,AI-DSA训练芯片Trainium……可以说,自研芯片已经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日常业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与业界通用的外购处理器相比,亚马逊云科技的这些自研硬件、自研处理器,最大的特征便是它们从最初的设计上就极度重视提速降耗、深度针对云计算的特殊需求而优化。我们以最新的Graviton 3 CPU为例,它对比前代处理器方案,浮点性能提高了2倍,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高3倍,同时功耗降低了多达60%!
在这个基础上,亚马逊云科技一方面积极采用风电、光伏能源为数据中心供电,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定制的小型分布式电池组和电源设计,亚马逊云科技避免了传统数据中心大型UPS设备的能量转换损耗,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针对数据中心的散热设计,亚马逊一方面在建造数据中心时即采用先进的流体学建模方法,优化数据中心风道,另一方面更是会采用特殊的低碳混凝土材料,减少数据中心建筑的隐含碳。此后,通过蒸发冷却和水循环设备,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能大大降低服务器的冷却水用量,同时在提高散热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风扇转速,从而达到降低散热设备功耗多达20%的结果。
于是乎,这些强大的自研芯片、环保的供电设计,以及创新性的数据中心建造方法,最后带来了一个怎样的结果呢?根据市场调研公司451的研究数据,迁移上云之后,对比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将客户的碳足迹降低近80%。而预期当亚马逊云科技在2025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时,碳排放削减更可高达96%。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本身的先进技术,企业只要选择将他们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简简单单的“上云”,就能直接大幅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同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并没有。因为亚马逊云科技针对云上应用本身,还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管理、优化工具。
比如说,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个工具Amazon Carbon Footprint Tool。它不只会告诉企业某一个具体工作负载现在的碳排放量,同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去预测未来这个应用有可能产生的碳排。未来,随着亚马逊云科技越来越多采用可再生能源,这个工具还能预测工作负载的碳排放降低值。
又比如说,亚马逊云科技提出了“单个活跃用户云上资源消耗”作为衡量业务碳排放的关键指标。与单纯追踪整个业务的碳排放总量相比,新指标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优化业务细节,从而实现业务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换句话说,企业的业务可以越做越大,但碳排放真不一定会越来越高。
具体到云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上,亚马逊云科技更是结合大量客户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了六大维度的、能够进一步优化云应用碳排放表现的思路。这六大维度包括云服务区域的选择、使用效率更高的云端底层硬件、使用事件驱动型的无服务器软件架构、使用带有丰富分级的云端存储、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去调整业务性能、以及通过优化软件包的大小来降低下载、部署时的碳排放。
当然,这部分我们说得比较简洁——实际上,在这“六大维度”背后,几乎每一个都涉及到了亚马逊云科技所独有的技术和服务优势。比如其遍布全球的云计算节点、比如我们前面已经讲到的、高能效的自研处理器,又比如独特的、针对实时算力而非使用时间收费的弹性定价策略,以及亚马逊自研的JaveScript SDK等等。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所说,通过大量工具、多个维度、以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优化,亚马逊云科技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最终实现“云资源的零浪费”。
众所周知,亚马逊云科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这种“最大”不仅仅指的是他们拥有显着的计算节点规模优势,也不只是指的他们在自研云计算硬件上的技术优势。更同时也意味着亚马逊云科技在长期的业务运行过程中,与大量的客户、合作伙伴共同积累了针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碳减排需求的丰富案例和实践经验。
在汽车行业里,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物联网技术大放光彩,它帮助车企实现了自动化的产业链能耗数据收集。而亚马逊云科技的智能数据湖,以及深度数据洞察的服务,则实现了企业碳排放的可视化呈现。
在能源行业,亚马逊帮助客户在Amazon SageMaker上开发了一个模型,依据气象、建筑结构以及用热率等信息,去预测供热的需求。相比过去粗放式的、基于“老师傅”经验进行的手动阀门调控,新技术让供暖能耗降低了30%,相当于节省了15万吨的标准煤。
在制造行业,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基于Amazon Neptune图数据库,去构建了供应链的多层级关系,解决了用普通数据库超级难实现的多层级的供应链关系。同时利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里面的自然语言处理,去对舆情信息做实时分析。如此一来,判断一家供应商是否“可持续发展”,便不再困难,而是变得一目了然。
在交通物流行业,亚马逊云科技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帮助客户优化托运人与卡车司机之间的匹配。有效解决了传统物流企业中高达40%的空驶率问题,大大降低了燃料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力和设备的浪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的碳排放也自然随之大幅减少了。
是的,我们不难看出,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具备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活用各种自有服务,实现“个性化”数字转型和减排的能力。但这样还不够,为了帮助更多客户,更便利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亚马逊云科技还建设起了涵盖三种类型的,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生态。
在清洁能源领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伙伴金风零碳碳推出了“三减碳一平台”的解决方案,可以从用能侧、供能侧和交易侧帮助企业实现零碳更经济的目标。
在咨询合作领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伙伴德勤能为中国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到实施,再到披露整个全流程的服务。
最后,在软件和工具领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伙伴InnoBlock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它的碳排放管理的SaaS解决方案里,帮助客户加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将物联网技术、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以及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之后,InnoBlock可以帮助企业轻松、自动化地生成可信的ESG报告,大大简化了其申请绿色贷款的流程。
不难看出,作为目前云计算行业的绝对领军企业,亚马逊云科技不仅仅是在“算力”、“服务”这些常规的指标上很早就做到了领跑业界。其更是在面对当今企业数字化转型、面对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时,早早地以自身作为表率,带领诸多客户与合作伙伴,探索出了丰富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简单易行的道路。
正如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Kara Hurst说,“在亚马逊,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或者直接的。对于像亚马逊这样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很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回避挑战,哪怕挑战巨大,我们将坚持持续创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我们相信可持续经营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当务之急。”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TOM2022-12-02 19:4312-02 19:43
TOM2022-12-02 18:0712-02 18:07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912-02 17:59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212-02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