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性能、影像与AI,Find X7系列背后还有这些秘密

生活 三易生活网 2024-01-10 13:58

2024年1月8日下午,OPPO方面召开发新品布会,正式推出了他们的新一代年度影像旗舰Find X7系列。

如果之前就有关注这个系列的产品,那么在这场发布会上亮相的两款新品,想必就已经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毕竟无论是“超级标准版”的Find X7,还是首创双潜望的Find X7 Ultra,都超乎了大家对于“常规旗舰”的想象,也在相当程度上展现出了OPPO如今对于顶级旗舰机型的理解和相关技术积累。

不过,发布会毕竟是要受到时间、地点、观众群体构成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有许多关于产品上更为细节的内容,也没有办法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里就说清楚。好在在此次发布会后,我们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OPPO影像产品总监张璇,以及OPPO软件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峻进行了一次沟通。

正是通过此次沟通,我们得以一窥OPPO Find X7系列机型中那些独特设计背后的思考,以及这条产品线未来可能的方向。

 

“潮汐架构”并非没有代价,但它更有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聊聊OPPO Find X7此次首发的“潮汐架构”。有关注此次发布会的朋友都知道,这是OPPO与联发科深度合作的结晶,从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OPPO对于手机性能的优化,已经深入到了CPU架构的内部层级。

“潮汐架构”的重点在于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更动态地分配CPU和GPU之间的系统缓存比例,从而让其中一个单元拥有更高的指令命中率,以及更大的等效内存带宽。

同时“潮汐架构”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特性,那就是它会尽可能地让所有核心都运行在它们的最佳能效点上,而不仅仅是在某个核心被用到的时候,无脑将它的主频“拉满”。

很显然,要做到这种事情,OPPO显然需要对CPU每一个核心的架构、体质,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测量。从结果来说,它会实现类似PC上的AMD PBO、或Intel TurboBoost Max的效果,也就是让体质更好的核心被更积极地使用,从而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控制整个处理器的功耗在更低的水平上。

但是“让每一个核心跑在效率更高的频率上”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追求“跑分为王”的用户来说,Find X7的调度策略未必会使得它的CPU在特定软件里取得一个特别好看的成绩。

在OPPO方面看来,这样的现象当然可以通过后续更多的适配来解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何让用户的体验更流畅、更无负担”,或许才是他们在Find X系列上更加看重的指标。

 

影像要光学还是要计算?OPPO还是很实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Find X7系列的此次影像设计。

众所周知,此次OPPO Find X7 Ultra采用了一个非常复杂,由大底大光圈中焦+小底小光圈悬浮超长焦构成的“双潜望”系统。同时还首发了新一代的1英寸超大底主摄LYT900,以及超高动态范围的23mm广角拍摄体验。

当然,这一连串的设计也就意味着Find X7 Ultra在变焦的逻辑上,肯定不能只靠单纯的“接力”切换。事实上,它在超长焦的工作模式下,会用到那颗中焦潜望来进行计算辅助,以额外增加最终的成像感光能力和细节表现。

但这样一来,在部分主张手机影像“专业化”的用户看来,Find X7 Ultra的这个设计可能就显得不够“硬核”了。比如他们提出,23mm的主摄视场角过于“广”,不符合摄影师的日常习惯。同时“双长焦”在光学特性上,或许不如单个连续光学变焦潜望镜头来得纯粹和极致。

面对这些意见,OPPO方面的态度也很诚恳。首先他们指出,Find X7 Ultra的广角在设计时,首先还是考虑了大型传感器带来的进光量优势。特别是由于1英寸的“底”够大,所以即便是裁切到35mm工作(本身就有提供这个模式),其等效感光能力依然在旗舰级别。

而且如果要把主摄做成原生35mm焦距,那么摄像头模组必然会更厚,这样一来CMOS尺寸就不得不大幅缩小。虽然有了“原生人像焦距”的噱头,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画质损失不一定会符合用户的需求。

同理,OPPO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潜望式连续变焦镜组的设计,也造出了工程样机。潜望式连续变焦镜组在光学特性上,的确可以比“多摄接力”更极致、更自然,但是它只能用于非常、非常小尺寸的传感器(比如1/4英寸),进光量损失实在太大,因此在现有的机身尺寸下为了达到一个最终更均衡的长焦效果,还是不得不在“大底”、“光学”和“算法”之间进行了一些平衡。

与此同时OPPO方面也承诺,Find X7和Find X7 Ultra的长焦算法未来还将继续完善和优化,甚至不排除会有成体系的技术被下放到老机型上,以造福更多的老用户。

 

AIGC是未来,但是OPPO的态度足够谨慎

最后,我们来说说Find X7系列这次搭载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

与其他厂商相比,Find X7系列的AIGC算法这次有两大特征。一是它横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旗舰SoC平台,在联发科和高通的主控上实现了相同的功能。很显然,这就需要OPPO对两个不同平台的AI能力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大模型还有足够的兼容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AIGC的“使用方法”上,OPPO与目前的绝大多数品牌都不太一样。

可以看到,其他厂商目前普遍会宣传在手机上用AI绘图、用AI写文章,或是AI问答等功能。相比之下,OPPO则将AIGC功能的方向放在了AI电话摘要、AI文章总结,以及AI抠图等方面。

为什么OPPO要这样去设计?首先,大家如果有机会将目前市面上那些号称搭载了端侧大模型的手机放在一起、断开网络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很多机型的“大模型助手”一旦脱离网络之后,很多功能其实就都变得不可用了。而相比之下,Find X7系列的绝大多数AIGC功能,是确实做到了“断网可用”。

而且尽管行业里很早就有厂商推出了基于AIGC的拍照技术(也就是用AI“画”出更多的细节),但在OPPO看来,他们即便有了相关的算力,也会更倾向于用算力去记录更多的真实光影,而不是用算法来单纯让照片“看起来更清晰”。

老实说,OPPO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觉得相当欣慰。毕竟,虽然大家都知道AIGC确实可能是未来重要的技术趋势,但无论是站在用户隐私保护的角度、还是出于基本的“诚实”态度,亦或对于专业的影像创作设备来说,更讲求实用、更少一点花哨的功能、更加本地化的AIGC功能,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对于自身端侧大模型的自信,也是一种难得的谨慎和端正的产品设计态度。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cxr4186

责任编辑: cxr4186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