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开发的智能体——牢花,它可以回答各种情感问题,为同学们处理早恋的困惑,帮助大家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最终实现爱情学业双丰收,哈哈。”来自上外附中的一名女生,自信地在台上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产品,面带稚气却又胸有成竹,引发掌声笑声不断。
1月18日,HAI生活实验室又迎来了爆满的一天。
在上外附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科创冬令营中,41名初二年级的学生,来到了海淀区HAI生活实验室的AI研学课堂,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学习人工智能的前沿理论知识,并亲自动手组装硬件、开发软件、部署智能体,让AI实现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科技的火种在少年们心中点燃。同时,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是否准备好了迎接AI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从“早恋咨询师”到“心灵护航员”:学生创意在AI中的闪光
除了情感咨询师牢花,此次研学活动的作业成果展示环节,各种有趣的创意纷至沓来。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550万,空巢老人数量过亿,他们的生活都很孤独,因此,我们开发了一款陪伴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智能体。”
这一作品由6名初中生合作完成,集成了软件与硬件功能,旨在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情感陪伴、心理咨询和负面情绪疏导。他们的愿景言之凿凿,要“提升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推动AI技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如果不是在现场,我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海新智能AI场景应用研究员黎磊在采访中说,“AI时代,信息的获取会变得更便捷,生成代码、文案、图片,也越来越容易,所以当下学生的心智能力,可能会比以往的中学生更成熟。”
现场,孩子们陆续上台,演示自己小组开发的智能体:
有熟悉各种化学知识的“智多星”,能精准背诵化学方程式;有专门解答数学难题的“巨佬”,轻松回答各种函数的单调性;有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心理健康小助手,犹如贴心的“心灵护航员”;
还有对全班同学信息了如指掌的“班级百事通”,专为 CSGO 玩家定制的“游戏战术大师”,拥有三重人格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的“好闺蜜”.......
(不同小组创意展示)
一个又一个创意演示,使全场氛围在笑声和掌声中持续升温。
学生们展示的智能体虽然还显得稚嫩,但折射出的潜力令人惊叹: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创造性地用技术表达自身的想法。
理论与实践并行:让孩子成为AI领域的深度探索者
这正是此次研学希望达成的目标。
“虽然是针对中学生的AI课程,但我们不希望在专业程度上打折扣。”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智能”)总负责人曹凯表示,“尤其是面对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的中学生,他们不喜欢被当成低幼群体,接受能力其实很强。”
此次AI研学课程,由海新智能团队联合多方合作伙伴打造,课程设计结合了中学生的心智特点、认知心理学与AI技术的前沿理论,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强调实践能力的锻炼。
(海新智能技术总监卢梦凡介绍主流架构与模型)
其中,海新智能技术总监、开源生态部负责人卢梦凡作为主讲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开源平台、算法模型及行业前沿动态,细心分享了当下的主流算法架构与模型、AI的发展瓶颈和技术边界。
产品交互设计师梁潇老师、资深工程师陈强,以产品“涂涂鸽”(一款为孩子生成绘本的AI应用)为例,分别从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画风实现与流式编程等角度,讲解如何做好一款AI产品。
FoloToy Al玩具创始人郭兴华分享了创业心得,让孩子直观感受创业公司的历程,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把兴趣与科技结合,探索未来的创业路径。
据了解,目前Folotoy的投后估值已达2亿。
有了理论学习作为基础,在动手制作环节,孩子们分为6-8人一组,开始独立完成一系列任务。
首先,他们必须亲自动手完成FoloToy AI太阳花玩具改造——这一作业的原理是:将大模型硬件植入毛绒玩具中,让玩具可以“开口”说话。
(组装AI硬件)
同时,各小组成员需要开展头脑风暴,基于对生活与学习的日常观察,提炼出一个产品设计思路,借助开源平台提供的工具,将其快速开发出来,并部署在FoloToy AI太阳花这一硬件中,通过软硬一体的设计,灵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痛点。
于是,在展示环节,各种创意和天马行空的设计迸发涌现。“我们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海新智能总经理赵元章说,“帮助孩子们成长为 AI 领域的深度探索者与创新推动者。”
多维探索:AI视角下的自然与社会体验
此次研学活动为期3天,除了沉浸在AI实验室的世界中,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和课堂,体验“科技+自然”丰富多彩的乐趣。
在北京亦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他们近距离接触了“国宝级”动物麋鹿,并学习了如何通过视觉识别、数据标注等AI技术赋能生态保护;在中关村展示中心,见证脑科学、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触摸科技前沿的脉搏;在科大讯飞和英特尔中国总部,探访前沿科技公司,直观感受大型创新企业如何运作。
在AI生活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中,孩子们与机器狗、擎天柱、VR眼镜、象棋机器人“对话”玩耍,感受AI如何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包容、更有趣。
(探访科技企业)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希望不局限于培养孩子们的抽象认知能力,而是引导他们发展深刻的感受力,从亲身体验到理性反思,逐步理解AI如何塑造和重构我们的生活世界。”海新智能AI教育负责人栾慧指出,“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递进体验,契合心理学‘多维体验理论’:通过多感官互动引导深层学习,帮助孩子理解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共生关系。”
对教育拷问:AI的冲击,我们准备好了吗?
然而,此次研学也引发了家长的一些思考。
“今天我为孩子规划的路径,是否会在明天被AI彻底改写?”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长在采访中表示,“我从来不主张鸡娃,但面对捉摸不透的的未来,我还是想,可以为孩子多做些什么。”
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焦虑与迷茫,折射出了当下的时代情绪。在AI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类生活与学习的临界点,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为中小学教育抛出深刻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教育更多关注知识的记忆与标准化的单一解答,而AI技术则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融合的能力,包括编程、设计、甚至情感洞察等。这种教育需求的转变,可能让家长们感到不安。”海新智能AI场景应用研究员黎磊表示。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AI时代,创新与好奇心远比标准答案更有价值,这会对工业革命以来奠定的既有教育体系产生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冲击,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在陆续做出回应。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激发学生对AI技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型人才,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成立了“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旨在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有效落地。北京和上海相继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 年)》,以普及与强化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为目标。
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像这样的AI研学课程,或许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更能教会他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一次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也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上外附中信息教研组组长朱皓斌老师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让孩子掌握所有已知,而是培养他们在未知中找到答案的勇气与智慧。”
在这一意义上,AI不仅是挑战,更是一场引领教育变革的催化剂。海新智能总负责人曹凯表示,将持续深耕青少年STEM教育,联动学校、企业与社会资源,推出多元而丰富的AI研学教育体系,通过多维实践,为孩子们插上创造未来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