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从VTuber到Faceless频道,AI虚拟角色改写内容创作赚钱逻辑

生活 极客网 2025-07-07 13:56

在YouTube平台上有一个名叫Bloo的播客,他有着蓝色波浪状头发和深蓝色眼睛,不过他并非真人,而是完全的AI虚拟人物

Bloo创造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只是想给数以百万计的全球观众带来快乐,并让他们愿意继续收看我的节目。我所追求的是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引人入胜的内容。我由人类打造,却又借助了人工智能的力量。”

这类虚拟播客有一个专有名称,叫VTuber。Bloo目前有250万订阅用户,视频观看量超过7亿次,他会在视频中玩各种流行游戏,比如《侠盗猎车手》、《Roblox》和《我的世界》。

已创造几百万美元营收

VTuber最初于2010年左右在日本流行起来,如今有了AI技术的加持,制作虚拟视频变得更加容易。

视频中的虚拟角色色彩鲜艳、外形立体,看起来就像是出自皮克斯动画电影或者电子游戏《堡垒之夜》中的场景。

从VTuber到Faceless频道,AI虚拟角色改写内容创作赚钱逻辑

(图:Jordi van den Bussche)

虚拟角色Bloo由一位名叫Jordi van den Bussche(范登・布斯赫)的真人播主打造,他在YouTube上的昵称是kwebbelkop。

范登・布斯赫现年29岁,居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据他透露,由于内容制作难以满足需求,才萌生了构建Bloo的想法。

布斯赫表示:“事实证明,在需求与产出的不平衡中,最大的短板在于人类自身。于是,我们努力寻找消除人类参与的办法。唯一合理的方式,就是用逼真的真人形象或卡通形象替代人类。虚拟主播成了唯一选择,而这正是Bloo的由来。”

据布斯赫介绍,Bloo已创造几百万美元营收。大多数虚拟主播都由人控制,角色的声音、动作均由人通过动作捕捉或面部追踪技术实时操控。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采用了ElevenLabs、ChatGPT、Gemini、Claude等AI技术。布斯赫的长期目标是让Bloo的个性塑造与内容制作完全由AI自主运行。

在Bloo频道中,部分内容完全由AI生成,但布斯赫表示效果尚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人工智能仍不具备人类所拥有的直觉与创造力。

布斯赫称:“只有当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能比人类做得更好、更快或更经济时,我们才会永久性地使用它。”

这样的技术离现实其实并不遥远。

技术的进步肉眼可见

创业公司Hedra提供一项技术,可制作时长最长5分钟的视频。今年5月,Hedra成功融资3200万美元,投资方为Andreessen Horowitz旗下的基金。

Hedra的核心产品是Character-3,借助该产品,用户能生成视频角色,并为其添加对话及其他元素。Hedra公司CEO迈克尔・林格尔巴赫(Michael Lingelbach)介绍称,公司希望通过产品构建可自我维持、完全自动化的角色。

从VTuber到Faceless频道,AI虚拟角色改写内容创作赚钱逻辑

(图:Hedra软件界面)

林格尔巴赫表示:“我们正在对Character-3这类模型展开大量研究,旨在让它们即时运行。这对虚拟主播而言,将是一个极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不少创作者在使用Character-3技术,并用它尝试新的内容形式。例如,喜剧演员乔恩・拉乔伊(Jon Lajoie)在播客《会说话的宝宝》(Talking Baby Podcast)中就用到了该技术,播客里的主角是一名超逼真动画婴儿;还有虚拟歌手米拉・索菲亚(Milla Sofia),它利用AI音乐视频吸引众多关注。

从VTuber到Faceless频道,AI虚拟角色改写内容创作赚钱逻辑

(图片:《会说话的宝宝》)

创作者借助Character-3制作独特内容,这类内容成本更低,还能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视频制作领域的AI技术正快速迭代,内容的制作与分享因此变得愈发简便,即便没有摄像机、演员和编辑软件,也能轻松制作出高质量视频。

今年5月,谷歌推出了AI视频制作软件Veo 3,该软件利用YouTube上的内容进行训练,效果很好。

西班牙团队的经验

在AI技术的推动下,许多创作者都在探寻借助生成式AI技术获利的途径。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不少'Faceless'频道,即视频中的主播无需露脸。视频采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和声音,有时一名播主每月能赚取数千美元,且个人完全不用出现在镜头前。

西班牙创作者GoldenHand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他表示:“我的目标是运营至多50个频道,不过,由于YouTube处理新频道及信任评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这一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GoldenHand与一个小团队合作,每天最多上传80段视频。其中一些视频的浏览量稳定在几千次左右,而有些则可能突然走红,获得数百万次浏览,其受众主要是65岁以上的群体。

据GoldenHand介绍,他们制作的内容以音频类故事为主,很像电子书,内容会搭配AI生成的图片和字幕,除了最初的构想,后续内容全由AI完成制作。

最近,GoldenHand推出了一个名叫TubeChef的新平台,创作者可接入该系统自动生成无真人出镜的AI视频,每月只需付费18美元。

GoldenHand表示:“有人觉得使用人工智能会导致创造力下降,但我觉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创造力。每天想出60到80个可能走红的视频创意并非易事,我现在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创意构思上。”

AI垃圾内容带来危害

在网络世界中,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多,人们的担忧也随之加剧。由于AI视频制作变得愈发简单,观众担心误导性信息会带来危害。

Latent Space Advisory致力于帮助企业融入AI领域,其创始人亨利・阿杰(Henry Ajder)认为:“即便某些内容具有一定信息价值,且有人可能觉得它有趣或有用,但我感觉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时代:已经无法分辨哪些是人类创造的,哪些不是。”

此外,低质量内容的泛滥也让一些人忧心忡忡。国外将这类内容称为'AI slop'(AI垃圾),它们质量低劣,内容由AI随机生成。

亨利・阿杰坦言:“混乱无序是不可避免的,我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虽然垃圾内容一直存在,但在AI的助推下,其数量勐增仍让许多人感到不适。亨利・阿杰表示,如今在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等平台上,想找到有深度的新颖内容已经很难了。

一位观众抱怨道:“我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劣质内容感到厌烦,现在到处都是AI内容。在艺术、视频、写作等领域,因为使用了AI,我们看不到任何创意,也感受不到创作者的努力,实在令人失望。”

创作者诺亚・莫里斯(Noah Morris)指出,由于AI内容持续获得点击量,实在找不到停止制作的理由。

林格尔巴赫则认为,互联网上向来存在粗制滥造的内容,且制作门槛变得更低了,但这些内容仍具备一定艺术价值。他表示:“过去人们制作无聊内容存在诸多障碍,现在人们有了更多机会制作各种无聊内容,但与此同时,有趣的内容也变得更多了。”(小刀)

【以上内容转自“极客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极客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fjq4191

责任编辑: fjq4191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