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中心 AI 芯片领域,英伟达的强势众人皆知。如今,在物理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英伟达又一次抢占了高地,其推出的售价超 2 万元的 Jetson Thor 芯片备受瞩目,已被智元、宇树等众多知名机器人企业采用。
8 月 25 日,英伟达正式推出专为物理 AI 和人形机器人打造的 NVIDIA Jetson Thor。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称其为 “推动物理 AI 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
Jetson Thor 采用英伟达 Blackwell GPU、14 核 Arm Neoverse CPU 和 128GB 显存,显存带宽达 273GB/s。在 FP4 精度下,AI 峰值算力高达 2070TFLOPS;FP8 精度下,AI 峰值算力为 1035TFLOPS,能在边缘加速生成式 AI 与大型 Transformer 模型。该芯片支持 VLA (视觉语言动作) 模型、LLM (大语言模型)、VLM (视觉语言模型) 等各类生成式 AI 模型,可处理实时视频数据流和 AI 推理,适用于构建能在边缘执行视觉搜索和总结任务的 AI agents。
从功率上看,包括 CPU、GPU、SLC、DRAM 连接、网络、电源管理等,整个 Jetson Thor 计算机功率可在 40W 到 130W 间配置。借助 4 个 25GbE 网络、摄像头卸载引擎和 Holoscan 传感器桥接器,它能提取高速传感器数据,实现实时性能。
与上一代 Jetson Orin 相比,Jetson Thor 的 AI 计算性能提升多达 7.5 倍,能效提升多达 3.5 倍,CPU 性能提升多达 3.1 倍,I/O 吞吐量提升多达 10 倍。若和 10 年前的产品相比,AI 性能提升更是高达 7000 倍。目前,众擎机器人、银河通用、优必选、宇树科技等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以及联影医疗等医疗企业、万集科技等智能交通企业,都已率先采用 Jetson Thor。
英伟达 Jetson AGX Thor 开发者套件现已全球开售,起售价 3499 美元 (约合人民币 2.50 万元)。Jetson T5000、Jetson T4000 模组也可从全球分销合作伙伴处获得,Jetson T5000 起售价 2999 美元 (约合人民币 2.15 万元),Jetson T4000 起售价 1999 美元 (约合人民币 1.43 万元)。
在机器人芯片领域,英伟达凭借 Jetson Thor 确立了领先优势。其强大的性能为机器人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和更智能的交互提供了可能。而国内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机器人芯片领域发力,但与英伟达相比,在芯片的算力、能效比、生态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例如在算力上,国产同类芯片难以达到 Jetson Thor 的超高算力水平,这限制了机器人在实时处理复杂任务时的表现;在生态建设方面,英伟达经过多年积累,构建了包含大量开发者和丰富软件资源的生态系统,国产芯片则相对缺乏,导致开发者在使用国产芯片时可获取的支持和资源有限。
以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为例,虽然市场规模达到了 1447 亿元,寒武纪等企业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寒武纪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比同期大幅增长 42 倍,达到 11.11 亿元,但在机器人专用芯片领域,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较低。
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对芯片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从工业制造到物流配送,从医疗护理到家庭服务,各类场景中的机器人都需要更强大、更高效的芯片来支撑其智能化升级。英伟达的 Jetson Thor 芯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机器人芯片市场的地位。
这意味着,面向AI机器人新高地,国产芯片企业需要加快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提高芯片的算力和能效比。同时,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丰富软件资源,提高国产芯片的易用性和市场竞争力,以在机器人芯片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迎头赶上。
【以上内容转自“极客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极客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