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滴滴自动驾驶今日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达20亿元。此次投资方阵容强大,涵盖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国有资本,以及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等产业资本,滴滴自身也参与了本轮投资。
据透露,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两大方向:一是持续加大人工智能(AI)研发投入,尤其在自动驾驶核心算法、感知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深耕;二是加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落地进程,助力交通运输行业向更安全、高效、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对此表示,L4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其商业化落地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用户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测试范围覆盖了城市主干道、复杂路口、商圈等多种典型交通场景。此外,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正式交付,后续将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运营积累实战经验。
在全球自动驾驶赛道上,滴滴的重要竞争对手Uber也在持续布局。
作为出行领域的老牌企业,Uber自动驾驶业务(Uber ATG)曾经历过波折,2020年其将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 Aurora Innovation,但并未完全退出该领域,而是通过战略投资等方式继续参与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探索。
目前,Uber ATG在北美地区开展了多年的自动驾驶测试,聚焦于网约车场景的技术适配,其核心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出行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网约车运营体系,能够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提供丰富的场景支撑。
不过,与滴滴本轮获得的大额融资及明确的量产交付计划相比,Uber ATG目前的发展节奏相对平缓。滴滴凭借本土化的市场优势、与国内车企的深度合作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场景适配和落地速度上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滴滴等企业获得资本加持并加快技术落地,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逐步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应用过渡。未来,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与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更多城市和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重塑交通运输行业的格局。
【以上内容转自“极客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极客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