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zone
微博
微信
11月25日消息(颜翊)11月15日,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如期而至,黄山这座千年名山再次迎来八方宾客。漫步于云雾缭绕的黄山之巅、水墨画卷般的宏村古巷、宁静悠远的灵山村落,游客们不仅沉醉于自然与人文之美,更悄然感受着一场由5G-A技术引领的深刻变革。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农文旅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支点。据了解,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携手华为,对黄山风景区、宏村、灵山村等重点景区进行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一张稳定、高速的5G-A网络已覆盖景区“观、览、导、游”的每一个核心环节,有效赋能低空经济、旅游直播、乡村治理、民宿管理和非遗保护等农文旅场景,显着提升游客体验与景区运营效率,成为科技助力农文旅发展的典型范例。
黄山:云端之上,万物互联
黄山风景区是全国最早开启数字化建设的景区之一。从2021年入选“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到如今5G-A网络的全面升级,这里始终将网络视为转型的基石。当前,中国电信部署的5G-A基站遍布各大景点,通过载波聚合与频谱增强技术,网络速率较普通5G提升3-5倍,下行峰值速率达3Gbps。这意味着,在人流如织的黄山风景区,游客能流畅分享美景,主播的直播画面不再卡顿。
最令人瞩目的,是5G-A赋能下的“低空经济”。过去,挑山工肩扛背驮是山上物资运输的常态,但随着挑山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运力问题成为制约景区经营和生态保护的难题。
2023年5月,景区启动无人机常态化运输试点,在慈光阁至天海间开辟出一条3.2公里固定航线。依托5G-A网络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无人机仅需17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往返运输,稳定承运食材、日用品及生活垃圾等多类物资,有效破解了传统运力不足的瓶颈。自2023年5月至2025年10月,无人机共计飞行106669架次,运输生活垃圾、各类食材、工程物资、布草等各类物资2268.77吨,单日最大运输量6吨。
同时,无人机航线独立于游客步道,既保障安全,更避免了对生态的破坏,有效形成了“人机互补”。目前,无人机低空应用已拓展至秩序疏导、应急救援、生态巡护等多个场景,成为山岳型景区智慧化运营的先进实践。
对于扎根于此的直播导游而言,5G-A网络更是工作上的得力伙伴。据了解,每天在黄山景区内从事旅游直播的人员逾百位。由于黄山上游客量大、山情复杂,普通网络难以解决高密人群的用网需求和山体对信号的衰减问题,而5G-A网络却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黄山的导游纷纷选择5G-A套餐进行“导游直播”,稳定的连接,让他们能将黄山的壮美实时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
此外,对山岳型景区生态屏障来说,防火是第一要务。黄山风景区借助科技力量,依托5G-A网络打造的空天地一体智能防火网,通过AI预警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时空的林火自动监测、定位与预警。截至2025年,黄山风景区已连续4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成为生态保护与科技融合的典范案例,有效守护了黄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宏村:古韵新生,安全无忧
步入宏村,青瓦白墙倒映在南湖之中,时光仿佛静止。在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中,却隐藏着看不见的“智慧大脑”。镇级智慧管理平台整合了300多个监测点位,治安、卫生、消防、客流疏导尽在掌握。当某处出现拥堵,管理人员可远程调度,确保游览秩序井然。
作为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村落,防火更是生命的防线。2016年引入的智慧消防平台,如今在5G-A、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更加敏锐。据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全村重点建筑的烟感、电气线路、消防水源都实现了互联互通,可进行24小时监控与联动报警,一旦出现异常,警报会第一时间传至管理中心,为古建安全加上了一把“智能锁”。
灵山:归雁返乡,产业振兴
另一边,坐落于徽州的灵山村,拥有千亩明代古梯田与竹海,风景同样怡人,但灵山村也曾因年轻人外出务工而略显萧条。2024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大灵山旅游度假区的试运营,这里迎来了“归雁返乡潮”,根雕艺人回乡创业,非遗酒酿重焕生机。
这一年,灵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资产性收益增加两万元。数字技术带来的不仅是便利的生活,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希望。人们愿意留下,是因为看到了家乡的未来。灵山村酒酿非遗体验馆经营者方金辉表示,其通过5G-A网络技术,直播宣传农村特产和文化,以及构建私域流量和电商渠道,有效提升了农村产品的销售。
结语
从黄山之巅到徽州古村,5G-A网络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自然、文化、乡村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它没有改变山水的本色,却让守护更科学;它没有颠覆古村的风貌,却让生活更安心;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让发展的脚步更坚实。这,便是科技融入乡土最真实、最动人的模样。
【以上内容转自“C114中国通信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C114中国通信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